第(3/3)页 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京不见使人愁。” “……” 这诗落下,望海楼内外,已是成一锅开水。 “嘶!这诗…… “这诗更是了不得啊!” “这诗好也便罢了,要素极多,太有故事,这诗华丽!” “……有趣,这孟某不负狂生之名……看王家如何收场!” 众人忙解诗中之意: 魏宫:中州六朝古都,魏朝曾于中州建都筑宫,如今还有遗址。 周代:指东周南渡后也建都于中州。 衣冠:指的是东周文豪王谢的衣冠冢,现在中州城中。 三楼:指钟书阁、望海楼、秋雁楼。 长京:便是指京都城。 这诗典故描述之景,都在中州之中,写的是什么? 是登楼抒怀,感于中州六朝古城的兴衰,而怀于古今,心系家国,意境起码七层楼那么高。 但坏就坏在这个秋雁楼狂生孟某,这一首诗仿的是王家先祖王景,就是镇在秋雁楼上横压几世文采的那一首《秋雁楼》: “昔人已乘秋雁去,此地空余秋雁楼……” 坏就坏在,秋雁楼狂生孟某故意写: “望海楼上昔人游,人去楼空江自流……” 坏就坏在,秋雁楼关于王景《秋雁楼》的典故:李青云一辈子怀才不遇,在登秋雁楼见王景之诗而搁笔不写的典故。 坏就坏在,这个秋雁楼狂生孟某疑似嘲讽王家先祖王景同样一辈子仕途失意,望长京而愁,也不比李青云稍好! 此人自称李青云拥趸,如今为李青云打抱不平,也是合情合理。 与前几日秋雁楼上发生的风波连在了一起,这一下便对上了。 坏就坏在,这诗写的太好了,竟不比王景《秋雁楼》稍差,甚至在家国情怀上胜出! 王景的《秋雁楼》挂在秋雁楼顶,代表王家的荣光,是‘眼前有景道不得,王景题诗在上头’, 而这一首《望海楼》,是否也要挂在望海楼顶?如果横压王家的荣光,又算什么呢? 王家若是无人写出比这一首更好的《望海楼》,是否也是‘心中有苦道不得,孟某题诗在上头? 坏就坏在,这个秋雁楼狂生孟某的心思太坏了! 这诗一出,王家认不认不要紧,天下人认就行了。 这诗一出,有来历,有恩怨,有文采,有爆点,很难不天下流传,被无数人口口相传,被多少人收录文字、传记之中,为后世所流传! 王家不认,贻笑大方,很难收场! 王家认,也很难收场,意味着被人骑在头上,对于心高气傲的王家人来说,起码是几代人的耻辱。 秋雁楼狂生孟某,跟王家结仇大了! 坏就坏在,这个坏鬼书生写完后故意问: “我人可以在六楼,但这诗能否登顶楼?” “……” 这个人,太嚣张、太可恶,心思毒辣! 但是这一诗,也太强了! 到如今,便全看王家反应。 此事,不管是王珺鸿还是王珺雁,都已不能做主,仅有王家家主,才有资格一锤定音! 八楼之上,王师薇已站在窗沿,远眺中州城中王家所在之地。 亭台楼阁,巍然壮观,绵延不绝,就如王家气运。 一个家族要延续,也需经历无数风波! “这诗,真是霸道!”王识薇冷笑不止:“这人心思,真是玲珑!” “先祖《秋雁楼》不比这一首《望海楼》稍差,甚至更胜一筹!且《望海楼》恶意模仿《秋雁楼》,天生失了气度,世人自有评价!” “但是,若是这诗不上望海楼顶楼,我王家必遭世人诋毁,必然连累先祖王景,若是因我等之故,使《秋雁楼》风评低于《望海楼》,这就是子孙不肖!” “好一首《望海楼》,好一个孟某!” “不过我王家,莫非没有这个气度么?” “请《望海楼》上楼顶……请孟某上六楼!” 第(3/3)页